2014年5月乘用車市場現狀及未來展望
5月乘用車市場回顧
中國的國營企業和合資企業都不能隨意裁員,加之產能均已經較大,企業寧可在節假日多放假,也要保證平時滿負荷 工作,以保持員工緊張的工作狀態并可降低生產成本,5月份也不例外,大約有20家整車廠多放假,但還是出現了產量大于銷量的現象。使4S店前五個月的庫存 增大,超過去年全年的庫存增加,這種情況說明整車企業的銷售縱向壟斷之嚴重。本月產銷量超預期,其原因在上月的市場估計中已經詳盡說明,自主品牌的情況較 差,是過去降價競爭的惡果所致,因此戰略調整要加大力度。出口負增長使今年內資企業是最困難時期。
6月份市場估計
6 月是小月,有雙休日9天,再加上6月2日端午節放假,有20個工作日,同比工作日多一天,環比工作日少一天。今年上半年的5個節假日全在月初,都造成了月 初銷量較低的特點,這不是規律而是一個巧合。因此6月的市場仍然是月初日銷量較少,月底日銷量較多。6月是市場低迷期,市場銷量比5月份要略低,雖然是季 度末,廠家壓庫力度加大,但是連續5個月的4S店庫存加大,壓庫的效果已經大大下降,銷量不可能超過5月份。
5月份產量表
5月份國內銷量表
5月份批發銷量表
2005—2014年乘用車(轎車/MPV/SUV)月銷量走勢圖
狹義乘用車生產商銷量排行榜(5月國內銷售綜合數)
狹義乘用車生產商銷量排行榜(5月國內外銷售批發數)
廣義乘用車生產商銷量排行榜(5月國內銷售綜合數)
廣義乘用車生產商銷量排行榜(5月國內外銷售批發數)
對新能源汽車的一些新感受
1、日系企業說HEV優點是不用充電,這是在誤導消費者。其實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不充電使用,節油也相當于高混車,如榮威550PHEV不充電使用,實際使用的油耗為5升/百公里左右,如果有充電條件節油更多。2、普銳斯的電機已加大,動力性提高,為降低成本,他的電池容量小,純電動行駛續航里程極短,在擁堵的大城市中行駛,油耗要比榮威550 PHEV高; 3、PHEV比HEV更接近電動車,歐美企業在加速研發PHEV,因此國家新能源車政策是正確的。4、特斯拉電動車也要求補貼,國家規定價格超過45萬元就是豪車,這種70萬以上的“大玩具”進口不交消費稅已經有最大優惠。5、根據國際市場的數據,在電池沒有重大突破前,今后PHEV和HEV的市場將比EV大十幾倍,如果PHEV的產能上來后,可能造成EV的市場萎縮。
6、由于部分打破地方封鎖,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城市和地區擴大到40個,今明兩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均會倍增。7、HEV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會過充電,影響電池壽命。而PHEV的電池容量比HEV大幾倍,行駛中把發電機充電控制在只能充到70%,過充電可基本消除??裳娱L電池壽命。8、堵車是中國大城市的特點,中等程度堵車,平均車速小于20km/h時,HEV電池的電易耗光,就會連啟停功能都沒有。其次是單電機的PHEV,而雙電機的PHEV表現最好,最適合國情,在新能源車設計時必須考慮這個國情。9、沒有冬季工作模式和設備的新能源車最好不要在北京以北使用。10、目前充電基礎設施極差,是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最大的短板,特別影響EV市場。11、要普及新能源汽車首要的是降低成本,自產電池、電機、電控的比亞迪成本最低,今后的市場發展也會快。
對2013年平均油耗達標值的分析
剛公布的《2013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情況》,有12家進口車企業和22家國內企業未達到2013年的平均油耗目標值。沒達標的國內企業有3家是合資企業,有11家內資企業是生產商用車兼業乘用車,或是新進入乘用車的弱勢企業,他們去年總銷量44673輛車,不足乘用車市場的0.25%,是將出局的企業。剩下的8家內資企業,北京汽車股份沒有把集團銷售的1628輛純電動汽車算進來,否則也合格了;另有7家企業是單純生產微客、SUV、MPV或大排量轎車,這些車本身難達標,又沒好的發動機或小排量轎車,其中有6家企業屬于前10大汽車集團,集團會有辦法的。剩下的一家企業可能活不到2020年。這說明我國內資汽車企業在調整中。如果加上不達標的平行進口商,不達標的外資企業數超過內資企業,但媒體只攻擊內資企業,對外資企業卻不說話!
達 到第三階段油耗限值標準不難,去年提前三年達到第三階段油耗限值標準的有長安集團、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城、眾泰等內資企業。六大國企要管好下屬企業, 否則今后發展將成問題,因為第四階段油耗限值標準實現的難度更大。另外就是作假的問題,中國從載重量、汽車空重、排放、油耗等作假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以致 過半合資企業在油耗上也作假,他們把實測油耗減8%上報!而沒把節能技術用在國產車上。由于技術進步,新車早就沒有磨合,建議不磨合車輛燃料消耗量核查試驗漸變系數調整為0.98,只考慮實驗誤差,并讓所有整車企業在年底前重新報真實的油耗,查出數據作假,每百公里多消耗10克油,按企業全年生產車輛計算,每輛車罰款是車價的2%,這些罰款用于強化汽車節能減排監管的測試費用。因為一年來政風、民風在變好,整車企業風氣卻有變壞趨勢。
打破配件壟斷對汽車后市場和國民經濟的好處
打破配件和維修技術壟斷,不僅是上月所述的對用戶和4S店 的二手車經營有好處,更重要的是對汽車后市場和經濟發展有好處。簡述如下:配件壟斷打破后,市場上可以買到原廠配件,但用戶希望買到更便宜的好配件。我國 汽配質量差異巨大,買的配件不知道好壞,國外配件必須由檢測機構認證合格才能上市,但我國沒這個規定。這就需要出臺汽車零部件質量管理條例,規定汽車零部 件必須由汽車質量檢測機構認證合格才能上市,且在包裝箱上要印有認證機構名稱和檢測編碼。使認證機構業務量大大增加,還會產生更多的認證機構和有利于大學 生就業。如果發現認證機構作假,處認證收入的10-20倍的罰款,使配件市場逐步凈化,防止打破配件壟斷,配件市場仍是亂象。并可淘汰假冒偽劣配件廠商,減少廠家打假的費用和困擾,更好地保護用戶利益。
配 件壟斷使過去物資部遍及全國的汽車零部件銷售公司全部倒閉。如果市場上有了原廠配件和非原廠可靠配件,汽車配件流通就能夠實現現代化,這就要建立大型的汽 車零部件供貨中心(簡稱中心),中心是美國汽車配件流通的主要形式,如有政策支持中心就可在我國會快速發展。中心是大型企業集團,在各大中城市都有分店, 中心大批量采購的配件價格優惠大,可消除配件層層批發,減少修理廠的采購成本;中心備有各型汽車的配件,同時供應修理廠的有原廠、非原廠可靠配件和舊車零 件,修理廠可按不同需求選擇。對所有零部件均有三個月或5000公里的質保期,在質保期內出故障中心先賠付,然后向供貨商索賠。要貨達到一定金額免費送貨,用戶18點前網上下訂單,在24小時內貨送到。有了這個機制,中心肯定能很快發展起來,這需要幾千億元的投資才能實現全國汽車配件流通現代化,對汽車后市場、經濟發展和就業的促進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