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會到國八條,解讀二手車

以下是采訪實錄:
劉澤南:羅秘您好,總理在兩會上也提到“活躍二手車市場”,您對于總理的發言如何解讀?
羅磊:政府報告里面,“活躍二手車市場”有著深刻的意義,也反映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心由投資性拉動,逐漸轉化為以消費為主要的驅動力。汽車消費占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2%,汽車市場的活躍,對中央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們看到在整個汽車市場近期又出現了一些問題,尤其是從去年4月份開始,連續出現負增長。如果不是中央出臺小排量乘用車的購置稅減征政策,可能這種負增長會一直延續下去。出臺這個政策以后,去年10月份汽車市場有一個提振,一直延續到今年的3月份,都保持著相對比較旺盛的發展趨勢。
我們看到今年一季度,市場的增量不像09年、10年那樣出臺政策后的那么明顯,這里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因數就在于我們整體的汽車市場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如果說過去在09年、10年那個時期,汽車消費以新增需求為主要驅動力,那么,現在的整個市場的結構變成增量市場和存量市場共同作用。換句話說就是,汽車置換對于新車市場的拉動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我們看到在整個二手車的流通領域存在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政策層面的問題,包括限遷、稅收等;第二個是市場層面存在誠信的問題,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等等,制約了二手車的發展。所以總理在報告中強調要活躍二手車市場,意思是說通過活躍二手車市場,對中國的經濟拉動,再增加一個原動力。

潘潘:您如何看待“國八條”對二手車市場的影響?
羅磊:“國八條”對整個二手車市場的影響,我把它形容成是一股春風。從協會發布的數據不難看出,今年1月、2月的二手車市場非常低迷,連續環比下降超過20%,根本的因素就是限遷。“國八條”第一個要落地的就是取消限遷,讓二手車流通火起來。
第二點,就是要建立“一站式”服務,簡化二手車交易流程,讓消費者在二手車交易過程中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服務更便捷。
第三點,就是建立二手車信息公開制度。不僅僅是車況信息不對稱,還有很多的信息都不對稱,需要工信部、公安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保監會等多部門聯動,把二手車的背景信息、保險信息、交易信息、微信信息等等,通過一定的渠道都能查詢到,這對提升整個的二手車市場的活躍度有很大的幫助。
第四點,建立誠信體制,當然這可能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通過各方力量,包括政府力量、行業力量、企業力量等共同作用。行業誠信了,企業誠信了,那么整個的市場環境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第五點,就是二手車稅收問題。大家都知道增值稅阻礙了品牌二手車的發展,“國八條”中講的很清楚叫“統一稅制”。改革目前的稅收體制,激發二手車經營主體的活力,對于整個市場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國八條”中還提到了重新修訂《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到現在《辦法》已經用了11個年頭了,現在二手車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行業機構也發生了變化,確實到了需要修改的時期了。一個利好的政策,對整個市場是個正向的作用;一個落后的體制,會阻礙行業的發展。
對于金融服務、模式創新、增值服務等,“國八條”中也是明確給予了肯定和支持。對于整個二手車市場,“國八條”體現了全部的正能量。

劉澤南:對于二手車行業的誠信體系建設,您有什么建議?
羅磊:其實,提到二手車,大家都說二手車市場不誠信,其實原因多種多樣,我們能不能改變這種狀態呢,我覺得肯定能。我像從幾個層面來著手,第一個從宏觀層面,包括協會在領先全國,在打造市場的誠信品牌——“行”認證,讓消費者在買車的時候不用再擔心。通過“行”認證也拉動了一大批的二手車認證品牌的出現,所有的認證品牌的根本點就在于:打造一個誠信市場,讓消費者放心的市場。第二個層面是行業里面有很多大的機構出現。在市場中主要的經營群體是小而散的車商,大部分都屬于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沒有形成品牌意識。整個市場政策環境發生變化,市場的整體結構也會發生改變。像58這樣大的機構介入,通過誠信在消費市場樹立一個比較強大的品牌,從而影響整個市場結構朝著誠信方向發展。

潘潘:您對于協會“行”認證與58放心車的合作有什么樣的期待?
羅磊:“行”認證與58走到一起,也是基于雙方的共同的訴求。“行”認證的訴求是通過國家標準的落地,通過在二手車的消費端,向消費者提出“放心車”的概念,從而改變整個市場的消費環境。58放心車的出現也是不謀而合,58車也在全國落地建設58放心車服務中心,目的也是想讓上58平臺的二手車都能經過線下檢測,打造誠信品牌。“行”認證與58放心車的結合,兩個強品牌的疊加,一定發揮最大的品牌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