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 不行了 中國最大汽車經銷商之一要瘦身
中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之一龐大集團(SH:601258)的最新計劃表明,這個曾經能以規模取勝的行業正在發生變化。
這家公司已經決定放棄之前野蠻擴張的商業路徑,在近期推出該集團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資產緊縮計劃。“不再追求排名和銷量,龐大集團追求的是利潤率。”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稱。龐大集團在未來3年內擬將公司固定資產總額減少一半,增加現金流以保障主營業務所需的經營資金。

界面新聞記者獲悉,按照這一計劃,龐大集團3年內固定資產總額將從目前的200億元降至100億元以內,具體方式包括出售土地、對現有不良業務進行梳理調整、慎重投資新建新增業務等。
在龐大集團目前200億元的固定資產中,其中閑置資產35億元。這部分閑置資產主要指龐大集團在上市之后業務規模快速擴張時期購買的部分土地。“我們要把閑置土地和暫時不用的土地出售和賣掉。”龐慶華稱,即便將來土地會增值,但是現在必須有步驟地減少閑置的土地,這樣包袱才會小一些。
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龐大集團不會像上市前或者剛上市時把不斷獲取經銷店作為主要模式。龐大集團在2011年上市之后曾急速擴張經銷店數量,從2010年上市前的926家經銷店增加到2012年的1429家經銷店,平均每年增長27.16%。伴隨而來的,則是其凈利潤從2010年的12.43億元減少至2012年的虧損8.25億元。龐大集團在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提出“從新車驅動型企業轉型為創新服務型企業”,2013年才扭虧為盈,凈利潤為2.11億元。
在此輪資產縮減計劃中,龐大集團將做出一些改變。比如在投資新經銷店方面,將采取以店面營業第三年是否盈利和營業5年是否能收回建設投資的50%的資金作為硬件條件;對于投資在1億元以上的項目,將本著“寧可放棄機會也不增加風險”的原則,3年內停止建設。
“2011年之前的新建4S店運營1年就基本能收回成本,之后時間變得越來越長。”龐慶華認為,盈利時間和收回成本年限延長的主要原因是新建經銷店成本的增加和利潤率的減少。
新建經銷店的成本主要體現在建店規模和土地成本的不斷增加兩個方面。龐大集團代理的某高端品牌在多年前要求建店面積僅為2000平方米左右,但是如今的標準為1.6萬-2萬平方米,幾乎為之前的10倍;相比之前,前期投資也從之前的2000-3000萬元增至1億以上。土地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從之前的每畝8-10萬元增至如今的18萬元/畝左右,基本上翻了一番,買地的話則更貴。
在市場上,中國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期逐漸放緩和經銷店數量的增加,則加劇了汽車經銷商之間的競爭。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汽車市場乘用車銷量為1970.06萬輛,同比增長9.89%,而2013年的銷量增幅還達到15.71%;在中國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的2009年和2010年,乘用車銷量同比增幅更是分別達到了52.93%和33.17%。
汽車經銷店數量的不斷增加也在稀釋單店的銷量和盈利能力。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時中國共有經銷店數量為1.6萬家,2013年年底已經超過2.2萬家。
經銷商和汽車公司之間的關系在2014年年底還發生不少變化,比如經銷商要求汽車公司給予資金補貼和優化商務政策等,使汽車公司和經銷商之間的“對話機制”在2015年成為新常態。2014年汽車行業出臺的多項政策也給汽車流通行業帶來機會,這些政策包括: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在自貿區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和打破汽車維修配件壟斷等。
據龐慶華介紹,龐大集團未來3年主要通過多項業務提高競爭力,其中包括已在今年年初在巴博斯經銷店開展的平行進口汽車業務、以實體經銷店為依托的汽車電子商城業務,以及前期市場競爭還不是很充分的新能源汽車銷售和服務業務等。
龐大集團當前是中國第三大汽車經銷商集團。龐大在2010年之前曾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其營業額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別被廣匯集團和國機汽車超過。